【供认不讳的意思是什么】“供认不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法律、司法或正式场合中,表示某人对所指控的罪行或事实毫无保留地承认。这个词语虽然结构简单,但其含义较为正式,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一、总结说明
“供认不讳”由“供认”和“不讳”两部分组成:
- 供认:指当事人对某一事实或罪行进行承认。
- 不讳:意为没有隐瞒、没有回避,直言不讳。
合起来,“供认不讳”即指当事人在面对指控时,毫不隐瞒地承认自己的行为或罪行,表现出一种坦白、诚实的态度。
该词多用于司法程序中,如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如实交代犯罪事实,便可称为“供认不讳”。
二、表格对比说明
词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是否正式 | 是否常见 |
供认 | 承认事实或罪行 | 法律、司法、调查 | 是 | 常见 |
不讳 | 没有隐瞒、直接说出 | 正式场合、书面语 | 是 | 较为正式 |
供认不讳 | 对指控的事实毫无保留地承认 | 司法、审讯、正式文件 | 是 | 较为正式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要求高:此词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2. 语气严肃:使用时应保持庄重,避免随意搭配。
3. 与“认罪”相近但更强调态度:与“认罪”相比,“供认不讳”更强调当事人主动、无保留地承认,而非被动接受。
四、例句参考
- 在审讯过程中,嫌疑人对所有指控均供认不讳,案件得以顺利推进。
- 调查人员指出,被告在面对证据时供认不讳,态度诚恳。
五、结语
“供认不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含义和使用范围的词语,尤其在法律和正式文书中有重要地位。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准确表达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