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原文和翻译】《登泰山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所写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冬日登泰山的经历,语言简练、描写细腻,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本文将对《登泰山记》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对应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原文总结
《登泰山记》以作者登泰山的过程为主线,依次描写了登山前的准备、夜登泰山的艰辛、黎明时分登顶后的壮观景象,以及下山后的心得体会。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 南面的山谷都流入汶水,北面的山谷都流入济水。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 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知府朱孝纯的儿子朱子颍从南边的山脚开始攀登。 |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 行走了四十五里,沿途都是用石块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从山脚向上看,到处都是云雾弥漫。 |
或曰:“此东海也。” | 有人说是东海。 |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远山如黛。 | 看到傍晚的阳光照耀着城郭,汶水和徂徕山如同画卷一般,远处的山峦像青黛一样。 |
仰视天宇,星斗高悬,若可摘也。 | 抬头仰望天空,星星高高挂在空中,仿佛可以摘下来。 |
山多石,少土。 | 山上多石头,少泥土。 |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 石头呈青黑色,大多平整,很少圆润。 |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气多寒。 | 树木较少,多为松树,生长在石缝中,气候寒冷。 |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 太阳升起时,颜色正红如丹砂,下面有红色的光芒摇曳映衬。 |
或曰:“此日始出。” | 有人说:“这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
余始至,乃见山如故,不以为异。 | 我刚开始看到山景,觉得和以前一样,没有特别的感觉。 |
既上,乃觉天地广大,气象万千。 | 登上山顶后,才感到天地辽阔,景象万千。 |
惜乎!吾不能久留。 | 可惜啊!我不能久留。 |
于是遂别,下山而去。 | 于是就告别,下山离开了。 |
三、总结
《登泰山记》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感受相结合的散文,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登泰山的过程,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阅读此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泰山的美丽,还能体会到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姚鼐、泰山、散文、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