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心仁厚解释】“宅心仁厚”是一个形容人内心善良、为人宽厚的成语。它强调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怀有仁爱之心,待人接物温和厚道,不计较个人得失,常以善意对待他人。这一词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中对“仁”的推崇,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人格修养的重视。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宅心 | 指人的内心、心地 |
仁厚 | 指仁爱、宽厚、善良 |
整体意思:指一个人内心充满仁爱,性格宽厚,待人真诚。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治国也,宅心仁厚,施德于民。”
- 用法: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常用于赞美他人或自我修养。
三、与类似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宅心仁厚”的区别 |
仁至义尽 | 做事做到最恰当的程度 | 更强调行为上的彻底,而非内心 |
心地善良 | 内心纯真、善解人意 | 更侧重于情感层面,不强调修养 |
厚德载物 | 具有深厚的德行,能承载万物 | 更强调德行的广博与包容性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宅心仁厚”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也是一种处世智慧。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也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和谐与稳定。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修养与对他人的关怀。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内心仁爱,为人宽厚 |
出处 | 《后汉书》 |
用法 | 赞美他人或自省 |
现实意义 | 强调内在修养与人际和谐 |
“宅心仁厚”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格,它不仅仅是传统美德的体现,更是现代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