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优选问答 >

如嚼鸡肋典故

2025-09-28 15:39:33

问题描述:

如嚼鸡肋典故,急!求大佬出现,救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15:39:33

如嚼鸡肋典故】“如嚼鸡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或事物虽有表面价值,但实际意义不大,令人感到乏味、无趣。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一段记载,后来在《三国演义》中被广泛引用,成为人们熟知的典故。

典故来源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在一次征战过程中,曾与部下讨论军事策略。当时,他面对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继续进攻,可能遭遇强敌;撤退,又怕失去战机。于是,他感叹道:“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句话后来被简化为“如嚼鸡肋”,比喻事情虽可做,但毫无乐趣或意义,让人难以抉择。

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被进一步演绎,成为曹操对汉中战役态度的真实写照。他原本想夺取汉中,但战事久拖不决,最终决定撤军。而“如嚼鸡肋”的说法也由此流传开来,成为后人形容无趣、无用之事的经典表达。

成语释义

词语 解释
咬、咀嚼
鸡肋 鸡的肋骨,味道淡薄,吃起来没有滋味
典故 指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或出处

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 示例
工作任务 “这份报告内容空洞,简直如嚼鸡肋,毫无参考价值。”
学习内容 “这门课太枯燥了,听起来就像如嚼鸡肋一样没意思。”
生活体验 “这部电影剧情拖沓,看完感觉如嚼鸡肋,浪费时间。”

总结

“如嚼鸡肋”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战争背景,形象地描述了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它不仅用于形容事物本身缺乏吸引力,也常用于表达对某种处境的无奈和厌倦。通过了解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嚼鸡肋”源自曹操对汉中战事的感慨,意指事情虽可为之,却毫无乐趣或价值,令人难以抉择。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乏味、无意义的事物,常见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景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