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全文翻译】《伐檀》是《诗经·魏风》中的一篇,属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歌谣,反映了劳动者在田间劳作时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与讽刺。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伐檀》共三章,每章四句,结构相似,内容层层递进。诗中通过描写劳动者砍伐檀木、制作车轮的情景,表达了他们辛勤劳动却生活困苦的现状,并借此讽刺统治者不事生产、坐享其成的行为。
全诗以“坎坎伐檀兮”起兴,描绘了劳动的场景;接着描述了劳动者在河边劳作,感叹自己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后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公。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伐木声咚咚响,把檀树放在河岸边。 |
河水清且涟猗。 | 河水清澈又荡漾。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不耕不种,为何能拿三百亩的谷物? |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 不打猎不围猎,为何你庭院里有野猪? |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 看那淇水弯曲处,绿竹茂盛摇曳。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那位君子啊,像玉石一样雕琢打磨。 |
似玉非玉,温润如玉。 | 他不像玉却胜似玉,温润而有光泽。 |
谁将西山之石,采来为我佩? | 谁从西山取石,为我佩戴? |
君子所好,其乐何如? | 君子喜欢什么,他的快乐又是什么? |
三、总结
《伐檀》是一首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的诗歌,既有对劳动的赞美,也有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它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古人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以及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经》作为中国最早诗歌总集的重要价值和文化意义。
如需进一步分析《伐檀》的艺术特色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