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王安石原文及翻译】《桃源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象,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现实世界的不满。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味。
一、
《桃源行》以“桃源”为象征,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安宁祥和的理想世界。诗人通过对桃源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百姓生活的困苦与社会的动荡。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改革家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乱世之民多离散,谁将桃源作故乡? | 战乱年代的百姓四处流离,谁能将桃源当作自己的故乡? |
一径幽深入林薄,春风吹落桃花雪。 | 一条幽静的小路深入树林,春风拂过,桃花如雪般飘落。 |
鸡犬相闻人不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鸡鸣狗吠声中人们互不相识,笑着询问客人从哪里来。 |
老翁扶杖出迎客,童子烹茶待远行。 | 老人拄着拐杖迎接客人,孩子煮茶等待远行的人。 |
此间乐,不思乡,愿得长年无病痛。 | 这里的生活快乐,不愿思念家乡,只愿长久健康无病。 |
然而世外有神仙,岂肯久留尘世中? | 然而世间有仙人,怎会久留人间? |
吾欲乘风归去也,却恐天宫不我容。 | 我想乘风归去,却又怕天宫不容我。 |
唯有桃源可栖身,但恨不能常住此。 | 只有桃源可以安身,可惜无法长期居住于此。 |
三、结语
王安石的《桃源行》不仅是一首描绘理想世界的诗篇,更是一幅反映现实社会的画卷。诗中既有对桃源仙境的向往,也有对现实苦难的感慨。通过对比桃源与尘世,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