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意思是什么】“石破天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惊人、出人意料,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意是说女娲用石头补天时,石头裂开,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事物或言论极为震撼,令人震惊。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石破天惊 |
拼音 | shí pò tiān jīng |
出处 |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
本义 | 形容石头破裂,声音惊天动地 |
引申义 | 比喻事情或言论极其惊人、震撼人心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重大事件、惊人言论或突破性成果 |
二、使用场景
“石破天惊”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场景 | 示例 |
新闻报道 | 该事件堪称石破天惊,令全球震惊。 |
文学作品 | 他的一番言论石破天惊,引发广泛讨论。 |
科技领域 | 这项技术突破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成就。 |
艺术表演 | 他的表演极具冲击力,真是石破天惊。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问题 | 说明 |
误用对象 | “石破天惊”多用于形容事件或言论,不宜用于描述人物本身。 |
语境不当 | 不宜用于日常琐事,应保留其“震撼”“惊人”的语义强度。 |
情感色彩 | 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通常用于正面或中性的强烈表达。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震撼人心、惊世骇俗、出人意料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
五、总结
“石破天惊”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和情感张力的成语,最初源自神话传说,后被广泛用于现代语境中,形容那些令人震惊、难以置信的事情或言论。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对象,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