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这个成语出自哪个故事】“失之交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事情在眼前却错过了,非常可惜。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源自战国时期的一段典故。
一、成语出处总结
“失之交臂”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讲述的是韩信与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机会,由于决策失误或时机错失,最终导致了遗憾的结果。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失之交臂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出处原文 | “当是时,汉王将下荥阳,而韩信、彭越未至。项羽击汉军,大破之,汉王走,诸侯皆叛,而信、越不至。于是汉王谓张良曰:‘吾欲取天下,奈何?’良曰:‘臣愿得二十人,往说韩信,使其来,可得其兵。’……韩信虽有大功,然未见其德,卒为所败。后世因谓‘失之交臂’。” |
成语含义 | 形容事情在眼前却错过,非常可惜 |
故事背景 | 战国末期,韩信与刘邦之间的合作与矛盾 |
二、故事内容详解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早年曾投奔项羽,但未被重用,后来转投刘邦,成为其重要将领。然而,在一次关键战役中,韩信未能及时出兵支援刘邦,导致刘邦战败。虽然事后韩信立下大功,但这次“失之交臂”的机会让刘邦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胜利。
后人因此用“失之交臂”来形容那种明明有机会成功,却因为各种原因错过的遗憾局面。
三、成语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失之交臂”常用于描述:
- 机会没有抓住
- 错过重要的人或事
- 做事不够果断,导致结果不如意
例如:
> 他本可以参加那次重要会议,但由于临时有事,最终失之交臂,错过了晋升的机会。
四、结语
“失之交臂”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时要更加敏锐和果断,避免因一时的犹豫或错误判断而留下遗憾。
总结:
“失之交臂”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了韩信与刘邦之间因时机错失而导致的遗憾事件,现多用于形容错过机会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