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荆棘是什么意思】“铜驼荆棘”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索靖传》。它原本是形容战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后来常用来比喻国家或社会处于动荡、衰败的状态。
一、
“铜驼荆棘”最早见于《晋书·索靖传》,原指洛阳城中铜铸的骆驼被荆棘所覆盖,象征着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已荒芜破败。后人用此成语来比喻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情景。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悲凉色彩,常用于描写历史变迁、朝代更替后的凄凉景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铜驼荆棘 |
出处 | 《晋书·索靖传》 |
原意 | 洛阳城中铜骆驼被荆棘覆盖,象征昔日繁华不再 |
引申义 | 比喻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困苦 |
使用场合 | 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感叹时代变迁 |
语言风格 | 古雅、悲凉、富有历史感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较少口语使用 |
相关成语 | 荒凉破败、物是人非、盛极而衰 |
三、延伸理解
“铜驼荆棘”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述,更是对历史兴衰的一种深刻反思。在古代文人笔下,它往往承载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过往辉煌的怀念。这种情感在诗词、史书、散文中屡见不鲜,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史为鉴”的传统。
此外,“铜驼”本是古代建筑中的装饰物,象征权力与荣耀;而“荆棘”则代表艰难与阻碍。两者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增强了表达效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或文学引用,可查阅《晋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