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训是什么】“复旦校训是什么”是许多学生、家长以及对教育文化感兴趣的人士常问的问题。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复旦大学不仅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盛誉,其校训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复旦大学的校训源于《尚书·大禹谟》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但经过提炼和简化,最终形成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对全体师生的勉励。
一、校训来源与含义
项目 | 内容 |
校训原文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出处 | 《礼记·中庸》(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简化来源 | 复旦大学根据自身办学理念进行提炼 |
含义 | 强调广泛学习、坚定志向、勤于提问、深入思考、注重实践 |
二、校训的现实意义
1. 博学: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2. 笃志:强调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不被外界干扰。
3. 切问:倡导积极提问、勇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近思:鼓励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5. 笃行: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三、校训与复旦精神
复旦大学自1905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之中。
四、总结
“复旦校训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表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反映了复旦大学对学生的期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求知、修身、治学的重视。通过理解并践行这一校训,每一位复旦人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复旦大学的历史、学科设置或校园文化,可参考学校官网或相关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