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千尺浪下一句是什么】“过江千尺浪”出自清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原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过江千尺浪”并非出自《悯农》,而是另一首古诗中的句子。
实际上,“过江千尺浪”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原句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过江千尺浪”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但这并不准确。
因此,关于“过江千尺浪”的下一句,存在多种说法和出处争议。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些信息,以下是一份总结性内容及表格:
一、
“过江千尺浪”这句话在不同的古诗中出现过,但其下一句因出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它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下一句为“入竹万竿斜”。然而,也有学者指出该句可能并非出自这首诗,而是来自其他作品或民间流传的说法。
此外,还有部分资料将“过江千尺浪”与“入竹万竿斜”作为对仗句引用,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象的壮丽与动感。因此,在文学欣赏和教学中,这两句常被连用。
二、表格展示
原句 | 出处 | 下一句 | 说明 |
过江千尺浪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入竹万竿斜 | 常见搭配,描述江水与竹林的动态 |
过江千尺浪 | 民间或误传 | —— | 部分资料未明确出处,存在争议 |
过江千尺浪 | 王维《使至塞上》 | —— | 不符合原文,属误传 |
过江千尺浪 | 李绅《悯农》 | —— | 与原诗无关,属误引 |
三、结语
“过江千尺浪”虽然在现代网络中被广泛引用,但在古诗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出处。因此,其下一句“入竹万竿斜”虽常被使用,但也需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是否适用。在学习古诗词时,建议查阅权威版本,避免误读。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诗出处或文学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