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优选问答 >

不即不离出处于哪里

2025-07-13 11:59:44

问题描述:

不即不离出处于哪里,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11:59:44

不即不离出处于哪里】“不即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不过于亲近,也不过于疏远,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这个成语在文学、哲学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那么,“不即不离”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和用法又有哪些呢?

一、成语出处

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不即不离”这一成语最早见于佛教典籍,尤其是禅宗语录中。它并非出自某一部具体的经典著作,而是作为禅宗思想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流传下来。

在禅宗中,“不即不离”常用来描述修行者对待佛法的态度:既不执着于形式(不即),也不完全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不离)。这种态度强调的是中道思想,是佛教“中观”学派的重要理念之一。

此外,在一些文人笔记和古典小说中,也有“不即不离”的用法,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情感状态,如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等,体现出一种含蓄而克制的情感表达。

二、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不即 不靠近、不依附
不离 不远离、不背弃
不即不离 既不亲近也不疏远,保持适度距离

三、使用场景

场景 说明
人际关系 如朋友、同事、恋人之间,表示保持适当距离
文学作品 常用于描写人物心理或情感状态
哲学思想 表达中道思想,强调平衡与适度
日常生活 描述一种处事态度,避免极端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与“不即不离”的区别
亲密无间 非常亲近 过于亲近,缺乏距离
形同陌路 非常疏远 过于疏远,缺乏联系
若即若离 看似接近,实则疏远 更强调表面接近,内心疏远

五、总结

“不即不离”作为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其出处虽难以明确考证,但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佛教禅宗,强调中道、平衡与适度。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微妙状态,也适用于哲学思考与文学表达。

无论是做人处事,还是情感交流,“不即不离”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态度——既不盲目亲近,也不刻意疏远,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让关系长久而和谐。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不即不离
出处 佛教禅宗思想,非具体典籍
含义 既不亲近也不疏远,保持适度距离
使用场景 人际关系、文学、哲学、日常生活
相关成语 亲密无间、形同陌路、若即若离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案例,也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